奶奶的手指悬在手机屏幕上,迟迟按不下去。她想给远在广东的侄孙发一句微信,用老家绍兴话写的“今朝落雨,出门带伞”,可输入法里怎么也找不到那个像竹篮提手的“㔾”字。最后,她叹了口气,换成了一句标准的“今天下雨”。屏幕的光映在她眼角的皱纹里,仿佛照见了方言与科技之间那道看不见的裂痕。
这样的场景,在无数家庭的客厅里重复上演。根据国家语委的统计,我国有超过6000万个人名、地名及方言中使用生僻字,其中许多无法通过常规输入法输出。这些字库如同筛子,滤掉了吴语里的“覅”(意为“不要”)、粤语中的“咗”(表示动作完成)、闽南话的